學科代碼:0832 學科級別: 一級
一、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以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可食性原料及其制品為對象,研究其在加工、制造、貯藏、包裝、保鮮、流通、消費等方面所涉及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特性,以及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營養(yǎng)、安全等基礎科學與工程技術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工學類一級學科。本學科以提高食品營養(yǎng)、品質、安全特性為目標,本學科博士生可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yè)等單位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fā)或技術管理工作。
長沙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肇始于1958年,2011年獲批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學科從200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0年獲“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獲“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現有專職教師54人,其中博導12名,碩導39名,形成了一支由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領銜、湖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等國家級、省部級人才為骨干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擁有“稻谷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細胞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水生資源食品加工”“預制菜”“湘味餐調智造與質量安全”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部級平臺6個,主辦有CSCD、中文核心期刊《食品與機械》。
長沙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主要圍繞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和食品安全等4個研究方向開展原創(chuàng)性研究,其中:“食品科學”方向重點研究功能因子綠色提取、活性肽制備與功能因子構效關系及作用機制、蛋白質酶法與糖基化改性、傳統(tǒng)釀造食品微生物種質資源等;“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方向主要開展以秈稻、大豆、雜糧等糧食作物中關鍵組分相互作用機制、品質控制和深加工應用、木本油料新資源開發(fā)及副產物綜合利用研究;“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方向主要以湖南省大宗農產品、特色果蔬、淡水魚為研究對象,開展冷鮮/速凍產品保藏原理及應用、傳統(tǒng)休閑即食產品工業(yè)化及副產物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食品安全”方向主要瞄準食品危害因子檢測及裝備制造和食品風味成分分析等實際需求,開展化學/生物傳感新方法研究,發(fā)展傳感模式和探針構建理論,建立關鍵分析技術與儀器研制,4個方向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特色鮮明。
二、培養(yǎng)目標
本學科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以培養(yǎng)了解中國文化與傳統(tǒng)、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高、專業(yè)基礎扎實,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的外籍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堅持對華友好的政治立場,擁護中國的外交政策,積極促進中外友好合作與交流;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尊重中國的社會公德和風俗習慣;具有堅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高尚的思想品德、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求實的創(chuàng)新精神、堅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yè)知識、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承擔科學研究、教學和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層次領軍人才。
1.業(yè)務素質。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熟悉本學科某一研究方向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與新動向;能較好掌握漢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漢語文獻資料,并具有一定的漢語聽說和寫作能力。
2.學術素養(yǎng)及能力。掌握本學科某一領域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手段;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誠實工作的能力;具備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獲取知識能力;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fā)、技術實驗等實踐能力;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善于與他人溝通與合作,遵守學術規(guī)范。
3.博士學位論文須服務于區(qū)域重大戰(zhàn)略,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一定的社會意義,在本學科領域的某一研究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4.研讀學科經典與學科發(fā)展史,勤勉學習并踐行科學家精神,培養(yǎng)獨立高尚的科學道德、學術規(guī)范、職業(yè)倫理與科技倫理;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培養(yǎng)方式
博士生的培養(yǎng)采取以導師為主,導師與指導小組集體培養(yǎng)結合的方式。指導小組成員要協助導師完成培養(yǎng)方案中所規(guī)定的各項任務。
1.根據教學計劃研究生應按要求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并取得學分,培養(yǎng)中要注重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研究生采用自學方式獲得學分,建立以研究生為主體的教學法方式,重視和促進研究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更多地采用啟發(fā)式、研討式、參與式和專題式等教學方式;
2.組織引導研究生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有計劃安排研究生作學術報告和發(fā)表學術論文,活躍學術氣氛,提高學術水平;
3.在完成理論學習基礎上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獨立工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按期完成在學術上有水平、在社會和經濟上有價值、具有新見解的研究論文。
4.博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可在校內進行,也可在國內外進行校際間的聯合培養(yǎng)。
四、學習年限與學分
1.來華留學博士生研究生學制4年,最長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8年,其中休學創(chuàng)業(yè)的博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10年(含休學創(chuàng)業(yè)期年限);必須在完成了規(guī)定的課程學習,并進行開題后方能進行學位論文寫作。學位論文研究、撰寫及答辯的時間要求不少于2年。
2.最低學分要求如下。
注:課程中應開設一門學科前沿課。
五、課程設置
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原則上要求在第一年內完成。研究生課程設公共基礎課、學位基礎課、非學位選修課。每學分對應的標準學時數為16學時。
參照《長沙理工大學來華留學研究生學位授予實施辦法》,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課程學習相關要求如下:
(一)免修英語課程;
(二)哲學、政治學類專業(yè)以外的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免修政治理論課程;
(三)基礎理論課和專業(yè)課根據有關學科和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要求確定;
(四)已在我國獲得碩士學位、申請來華攻讀博士學位者,可免修漢語和中國概況課程;在他國已獲得相當于我國碩士學位水平的學歷證書者,必修漢語和中國概況課程;
(五)各學科、專業(yè)可以根據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開設選修課。
六、必修環(huán)節(jié)及要求
1.教學(科研)實踐(2學分)
研究生學習期間應在導師的指導下承擔一定的教學(科研)實踐活動,包括對本科生的相關課程輔導答疑、改作業(yè)、指導畢業(yè)設計或生產實習、實驗室建設等,或參與實際研究課題的調研及編寫調研報告。實踐工作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量應不少于40學時或不少于2周,由學院研究生考核小組評定考核等級:優(yōu)、良、中、及格與不及格。不及格者需重新進行,及格及以上者計2學分。
2.學術活動(2學分)
研究生學習期間應參加一定的學術活動,內容包括:導師指導下的討論班,參加學術講座,參加訪問講學,參加全國或省級學術會議,也可外出調研,收集資料等。其中:參加省內外學術交流會議1次,必須在本學科內做學術報告或階段性研究報告1次以上,需提交參加學術會議論文復印件、研究報告復印件或學術報告小結(2000字以上),注明時間、地點,并經導師簽字。
學院研究生考核小組按優(yōu)、良、中、及格或不及格記成績,成績不合格者需重做。成績合格者記2個學分。
3.綜合考核
綜合考核由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授權的考核委員會負責進行,重點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堅實寬廣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是否具備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綜合考核原則上在博士階段的第4學期結束前完成,學院對考核情況、考核結論進行記錄,未通過綜合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能進入中期檢查。
4.學位論文開題報告(2學分)
博士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完成后研究生在系統(tǒng)內填寫開題報告內容及開題情況等,由學院和研究生院進行審核。開題報告內容包括:選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計劃及目標、主要技術(理論)難點及擬解決方案等,制定出具體的論文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不少于5000字,文獻閱讀數量應達10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所占比例為50%以上,近五年文獻不少于50%。
開題報告應在第3學期結束前完成,由學院組織公開評審,評審合格后方可開展博士學位論文工作。凡通過開題報告者,應填寫《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批表》,以歸檔備查,并計2學分。
5.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采取導師負責制,同時發(fā)揮學科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yǎng)的作用。在第5學期結束前由教研室及研究生導師組成的檢查組以研究生的培養(yǎng)計劃為依據,對研究生進行一次學位論文中期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科研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待解決的問題及與預期目標的差距等方面。通過者,準予繼續(xù)進行論文工作。完成后研究生在系統(tǒng)內填寫中期檢查情況備查。
6.學位論文預答辯
博士研究生應在提交學位論文答辯申請前1-2月內,由本研究方向組織學位論文的預答辯。預答辯委員會對研究工作、學術成果等進行全面審核,對學位論文提出改進意見;預答辯專家組成員一般為5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專家不少于3人。預答辯通過后應形成書面材料(需詳細記錄專家提問問題),經導師和與會專家審查后交學院備案。
正式送審前,博士生需要根據專家在預答辯過程中提出的意見進行適當補充研究、逐條修改或說明,并形成書面材料,經導師審查后,提交學院進行備案。
七、學位論文
博士研究生完成規(guī)定學分和必修環(huán)節(jié),成績合格,完成開題報告、綜合考核和中期檢查,滿足答辯資格,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學院學位分委員會審核批準,可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答辯流程和規(guī)定參照學校和學院的最新相關辦法。
1. 學術工作量與論文撰寫規(guī)范
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可采用英語或漢語撰寫,字數為5-10萬字(參考文獻至少100篇,近5年不少于50%);內容應立論正確、數據可靠、圖表規(guī)范、推理嚴謹、表述準確、層次分明、文字精練;格式應參照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有關規(guī)定。
2. 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申請學位前,必須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公開發(fā)表(含錄用)第一署名單位為“長沙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學術期刊論文,其他學術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依托單位為長沙理工大學。
滿足如下條件之一者,方可獲得學位論文答辯資格:
①發(fā)表校定B3及以上論文≥3篇;
②發(fā)表校定B3及以上論文≥2篇且發(fā)明專利1項(要求以博士研究生為第一發(fā)明人,或導師為第一發(fā)明人、博士研究生為第二發(fā)明人);
③發(fā)表校定B3及以上論文≥2篇(要求1 篇發(fā)表在校定的中文權威期刊);
④發(fā)表校定B3及以上論文≥2篇(要求1 篇被 SCI、SSCI檢索)。
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以正式發(fā)表的為準,在答辯資格申請時以錄用通知書形式確認的學術論文不超過1篇,且在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會議召開前應正式發(fā)表。
3. 申請學位論文提前答辯的要求
在學期間,對已經完成下列條件的研究生可申請?zhí)崆鞍肽昊蛞荒戤厴I(yè):
(1)在讀期間品行良好,無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成績無重修記錄;
(2)發(fā)表論文情況:
①發(fā)表校定A2及以上論文≥2篇;
②發(fā)表校定A3及以上論文≥3篇(要求校定A2論文至少1篇)。
4. 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名單由導師提出建議,經學院分管負責人簽字同意,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批準。答辯委員會應由 5-7 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或相當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專家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少于 2 名,博士研究生導師人數應不少于總人數的三分之二。答辯委員會主席應由校內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學位申請人的導師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論文答辯委員會設答辯秘書(具有高級職稱)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