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人員
汽車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人員隊伍融學科專家、理論課教師、實驗指導教師、教輔人員和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為一體的實驗教學隊伍,隊伍結(jié)構(gòu)合理,專兼結(jié)合,優(yōu)勢互補,人員配備合理,教學效果和科研水平突出,在中心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中心現(xiàn)有教學和管理人員50人,其中正高職稱8人,占總?cè)藬?shù)的16%;副高職稱22人,占總?cè)藬?shù)的44%;博士學位的人員27人,占總?cè)藬?shù)的54%,碩士學位的人員13人,占總?cè)藬?shù)的26%;具有企業(yè)背景的人員30人,占總?cè)藬?shù)的60%。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專家委員會由中心主任牽頭,虛擬仿真實驗相關(guān)領域的教授、專家、高級工程師,實驗教學人員,技術(shù)開發(fā)人員和相關(guān)企業(yè)人員組成,整體水平高。
近幾年中心教師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28項,科研成果獲獎4項;出版教材專著28部,發(fā)表科研論文562篇,發(fā)表教改論文49篇,承擔省級以上教研教改項目9項,教學成果獲獎4項。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師資隊伍一覽表
教師基本情況 |
正高 |
副高 |
中級 |
其它 |
博士 |
碩士 |
學士 |
其它 |
專職 |
總?cè)藬?shù) |
平均 年齡 |
||||||
人數(shù) |
8 |
22 |
20 |
0 |
27 |
13 |
10 |
0 |
15 |
50 |
42.9 |
||||||
占總?cè)藬?shù)比例 |
16% |
40% |
0.0% |
54% |
26% |
20% |
0.0% |
30% |
|||||||||
中心人員信息表 |
|||||||||||||||||
序號 |
姓 名 |
年齡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shù)職務 |
承擔教學/管理任務 |
專職/兼職 |
|||||||||||
1 |
杜榮華 |
42 |
博士 |
教授 |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中心主任 |
專職 |
|||||||||||
2 |
劉志強 |
45 |
博士 |
副教授 |
中心常務副主任 |
專職 |
|||||||||||
3 |
王明松 |
52 |
碩士 |
副教授 |
中心副主任 |
專職 |
|||||||||||
4 |
胡 林 |
37 |
博士 |
副教授 |
負責汽車構(gòu)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5 |
劉 鑫 |
34 |
博士 |
副教授 |
負責汽車動力學與安全性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6 |
何志勇 |
42 |
博士 |
高級工程師 |
負責基礎訓練虛擬實驗模塊 |
專職 |
|||||||||||
7 |
張志勇 |
40 |
博士 |
講師 |
負責汽車電控系統(tǒng)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8 |
李岳林 |
52 |
博士 |
教授 |
負責工程訓練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9 |
張 新 |
49 |
博士 |
教授 |
負責汽車虛擬博物館的建設 |
專職 |
|||||||||||
10 |
雷正保 |
49 |
博士 |
教授 |
負責車身設計與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11 |
尹來容 |
32 |
博士 |
講師 |
負責機構(gòu)運動及動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12 |
吳 鋼 |
31 |
博士 |
講師 |
負責數(shù)字制造技術(shù)虛擬實驗模塊 |
專職 |
|||||||||||
13 |
賀尚紅 |
49 |
博士 |
教授 |
負責液壓系統(tǒng)虛擬實驗模塊 |
專職 |
|||||||||||
14 |
周振華 |
29 |
博士 |
講師 |
負責縮微交通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15 |
吳康雄 |
53 |
碩士 |
教授 |
負責機械電子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專職 |
|||||||||||
16 |
榮見華 |
52 |
博士 |
教授 |
參與機械電子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17 |
易繼軍 |
38 |
碩士 |
講師 |
負責數(shù)字制造技術(shù)虛擬實驗模塊 |
兼職 |
|||||||||||
18 |
鄒鐵方 |
33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汽車構(gòu)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19 |
李方義 |
37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汽車構(gòu)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0 |
徐小林 |
48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車身設計與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1 |
謝竹生 |
52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汽車電控系統(tǒng)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2 |
肖新華 |
51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汽車動力學與安全性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3 |
袁 翔 |
58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車身設計與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4 |
李旭宇 |
48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機械電子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5 |
胡宏偉 |
35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機械電子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6 |
唐宏賓 |
36 |
博士 |
講師 |
參與機械電子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27 |
劉 理 |
29 |
博士 |
講師 |
參與縮微交通仿真模塊 |
兼職 |
|||||||||||
28 |
陳建兵 |
50 |
學士 |
工程師 |
參與基礎訓練虛擬實驗模塊 |
兼職 |
|||||||||||
29 |
劉桂英 |
51 |
學士 |
教授 |
參與工程認知虛擬博物館的建設 |
兼職 |
|||||||||||
30 |
李亞非 |
52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機構(gòu)運動及動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31 |
李碧瓊 |
49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基礎訓練虛擬實驗模塊 |
兼職 |
|||||||||||
32 |
方曉麗 |
49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數(shù)字制造技術(shù)虛擬實驗模塊 |
兼職 |
|||||||||||
33 |
毛 聰 |
40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工程認知虛擬博物館的建設 |
兼職 |
|||||||||||
34 |
吳 茵 |
43 |
碩士 |
副教授 |
參與基礎訓練虛擬實驗模塊 |
兼職 |
|||||||||||
35 |
張 健 |
35 |
博士 |
副教授 |
參與車身設計與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36 |
賀湘宇 |
41 |
博士 |
講師 |
參與液壓系統(tǒng)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37 |
吳文兵 |
49 |
碩士 |
高級實驗師 |
參與汽車虛擬博物館的建設 |
兼職 |
|||||||||||
38 |
苗秀娟 |
38 |
碩士 |
講師 |
參與縮微交通仿真模塊 |
兼職 |
|||||||||||
39 |
武和全 |
33 |
博士 |
講師 |
參與汽車動力學與安全性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40 |
李戰(zhàn)慧 |
38 |
博士 |
講師 |
參與機械電子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41 |
高 凱 |
29 |
博士 |
講師 |
參與縮微交通仿真模塊 |
兼職 |
|||||||||||
42 |
曹太山 |
32 |
碩士 |
實驗師 |
參與虛擬仿真教學軟件的開發(fā) |
兼職 |
|||||||||||
43 |
張楚書 |
45 |
本科 |
實驗師 |
參與汽車構(gòu)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 |
兼職 |
|||||||||||
44 |
楊學元 |
48 |
本科 |
高級工程師 |
機械基礎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專業(yè)咨詢、支持 |
兼職(南車) |
|||||||||||
45 |
楊培佑 |
53 |
本科 |
高工 |
汽車電控系統(tǒng)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咨詢、支持 |
兼職(福田) |
|||||||||||
46 |
張 良 |
43 |
本科 |
工程師 |
車身設計與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咨詢、支持 |
兼職(比亞迪) |
|||||||||||
47 |
何仁貴 |
45 |
本科 |
工程師 |
汽車電控系統(tǒng)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咨詢、支持 |
兼職(眾泰) |
|||||||||||
48 |
徐 朋 |
34 |
本科 |
工程師 |
汽車動力學與安全性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咨詢、支持 |
兼職(景格) |
|||||||||||
49 |
姜華榮 |
32 |
本科 |
工程師 |
參與虛擬仿真教學軟件的開發(fā) |
兼職(景格) |
|||||||||||
50 |
黃文俊 |
31 |
本科 |
工程師 |
參與虛擬仿真教學軟件的開發(fā) |
兼職(鵬達) |
- 友情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