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月13日晚,我校2021年學生主題教育“名家講黨史”系列活動第四講在土木工程學院報告廳開講。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何一成教授應邀以《共產黨人瞿秋白的精神魅力》為題作專題報告。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丁丹,輔導員代表和學生代表共160余人聆聽報告會。報告會由學生工作部部長邱國良主持。


何一成從“我與瞿秋白研究”出發(fā),講述了自己從事工作以來與瞿秋白的“淵源”,“瞿秋白早年參加五四運動,創(chuàng)辦《新社會》旬刊、《人道》月刊;求學俄文專修館;系統(tǒng)介紹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情況;冒險赴‘餓鄉(xiāng)’,實地考察社會主義真諦……”他結合瞿秋白人生經歷,運用大量史料,講述了一個從尋求生存出路到為中國開辟光明路的使者;一個用鐵肩擔當起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任的先行者;一個對黨忠誠、品格高尚、多才多藝的中國共產黨人。

“如果人有靈魂的話,何必要這個軀殼!但是,如果沒有的話,這個軀殼又有什么用處?”這是瞿秋白的絕筆詩,也是其“坦然視死如歸”精神的直接體現。何一成接著談到,“瞿秋白的精神魅力”還體現在“不懈追求真理”和“勇于自我解剖”,并聯系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優(yōu)秀是因為敢于正視錯誤、善于改正錯誤進行論證。
邱國良在最后總結時談到,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像瞿秋白這樣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的人物和事例很多,他們高瞻遠矚地對革命勝利堅定信心,不僅對后面的革命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也激勵著我們堅定理想信念、賡續(xù)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自覺。
(文/鄧文杰 計瀟 圖/柳毅 審/邱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