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2021年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工作方案

 院屬各單位:

根據湖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 2021年全省普通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的通知》及學?!蛾P于開展2021年長沙理工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院組織開展2021年長沙理工大學信息化教學院賽。為做好組織工作,我院特制訂以下方案:

一、活動目的

1. 以賽促教。通過競賽,推動全院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普及應用,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條件,提高課堂效率。

2. 以賽選優(yōu)。通過競賽,培養(yǎng)一支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全面適應課程改革、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隊伍,創(chuàng)建優(yōu)質高效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二、組織原則

1. 注重過程原則。比賽不僅要關注結果,還要重視過程,杜絕為賽課而講課的傾向。賽后做好課堂教學的評價和反思,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

2. 實事求是原則。比賽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差異、課程特點等因素,立足實際,講求實效。

三、參賽對象

1、采用系(中心)限額推薦與個人自愿報名相結合的方式。

2、各系(中心)推薦2—3名人員參賽。鼓勵 35歲(含35歲)以下、近三年以主講教師身份承擔了教學任務的我院青年教師參加學院組織的信息化教學競賽。

3、除了各系(中心)推薦的參賽教師之外,鼓勵教師個人自愿報名參賽。

4. 近五年已獲得本項省級競賽一等獎或有兩次省級參賽經歷的教師,不再推薦參加競賽。

四、參賽要求

本競賽重點考察教師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新理念設計與開發(fā)教學軟件以及正確把握信息化教學新要求,規(guī)劃并實施教學的能力與水平(評分標準見附件)。

1. 課程資源要求

課程資源包括課程平臺和教學軟件,是由多媒體課件、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智慧教學系統(tǒng)以及微課資源等構成的課程教學支撐體系。

課程資源選用合理,鼓勵參賽教師自主建設或參與建設具有推廣價值的課程平臺和教學軟件,教學理念先進,技術運用合理,較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無知識產權異議和糾紛;課程資源能夠完整體現所授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效破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交互性能和教學效果好;能夠合理選用多媒體呈現教學內容,界面布局和色彩搭配協(xié)調,播放順暢穩(wěn)定,導航鏈接準確,用戶體驗良好;課程平臺能有效兼容內容資源,留存教學數據,支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2. 教學應用要求

正確運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學新要求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資源和實施教學過程;準確把握所授課程的教學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課程數字化資源的育人因素,教學目標設置和教學內容處理符合大學生認知規(guī)律;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與資源改革課堂教學,破解教學難題,增強教學效果;能合理運用智慧教育環(huán)境中的人工智能或數據分析技術引導控制學習進程,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探究的積極性;教師教態(tài)自然大方,語言標準生動,講授條理清晰,師生互動好,教學效果好,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

五、競賽具體計劃

1610日前完成動員和報名工作。符合參賽資格的教師向本系提交報名申請,系主任審核參賽教師的參賽資格。

 2 參賽教師須在615日之前將競賽課程報教務辦,并于618日前提交PPT、教案(或教學設計)等有關參賽文檔,參賽文檔的有關要求參見《長沙理工大學信息化教學競賽章程》。

3.  教學競賽授課時間為12分鐘。競賽評分要求詳見”長沙理工大學教師信息化競賽評分標準”。

4.  學院競賽后學院將組織校內專家對我院擬參加校賽的教師進行技能指導。

六、比賽時間及地點

賽時間初定于622日下午2點,地點:理科樓B413。

七、組織機構

為做好組織工作,學院成立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組委會,安排如下:

組長:唐超文  湛雪輝

副組長:劉新海  周慶華

成員:校、院督導組成員、各系正副主任、教務辦主任等

    工作小組成員:任鵬、張暉、張冬、許孟良、楊雪芹、姚靜、漆一枝、杜奕霏

八、競賽評獎及獎勵

1)賽前抽簽決定參賽教師的出場順序,采取評審專家匿名評分的方式進行評審。根據所有專家打分的平均值確定教師競賽名次;

2)在所有參賽教師中,評選出一等獎2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600元)、三等獎若干名(獎金400元),且頒發(fā)獲獎證書。

3)決賽評分結果以競賽組委會成員評分的平均值為準,擇優(yōu)推薦2名教師參加校級競賽。

附件:

 《2021年長沙理工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章程》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2021.5.31 

 

 

 

 

 

 

 

 

附件1

長沙理工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章程

 

一、競賽目的

1.推動全校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普及應用,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優(yōu)化教學條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2.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業(yè)務能力與水平。

3.探索信息化教學的評價標準,完善信息化教學的激勵機制,營造信息化教學的濃厚氛圍,推動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

二、組織領導

競賽由教務處、信息化中心、評估中心、校工會聯(lián)合主辦,分學院和學校兩個層面舉辦。學院應成立由教學院長、院工會主席和專家組成的競賽領導小組和評審領導小組;學校成立由分管校領導牽頭,教務處、信息化中心、評估中心、校工會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競賽組委會,負責競賽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名單如下:

主任:劉朝暉

副主任:陳瑜、劉思強、陳赟、郭劍

成員:蔣菲、王朗、賀暉、李曉銘、王威、各院教學副院長

工作小組成員:王華、付強、陳麗君、王亮

競賽組委會辦公室設在一辦801,電話:85258385;聯(lián)系人:王亮。

信息化教學競賽技術支持,電話:0731-85258049;聯(lián)系人:付強。

三、參賽對象

近三年承擔各學科專業(yè)課程教學任務的在職專任教師。近五年已獲得本項省級競賽一等獎或有兩次省級參賽經歷的教師,不再推薦參加競賽。鼓勵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積極參加競賽。

四、參賽要求

本競賽重點考察教師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新理念設計與開發(fā)教學軟件以及正確把握信息化教學新要求,規(guī)劃并實施教學的能力與水平(評分標準見附件)。

1.課程資源要求

課程資源包括課程平臺和教學軟件,是由多媒體課件、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智慧教學系統(tǒng)以及微課資源等構成的課程教學支撐體系。

課程資源選用合理,鼓勵參賽教師自主建設或參與建設具有推廣價值的課程平臺和教學軟件,教學理念先進,技術運用合理,較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無知識產權異議和糾紛;課程資源能夠完整體現所授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效破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交互性能和教學效果好;能夠合理選用多媒體呈現教學內容,界面布局和色彩搭配協(xié)調,播放順暢穩(wěn)定,導航鏈接準確,用戶體驗良好;課程平臺能有效兼容內容資源,留存教學數據,支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2.教學應用要求

正確運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學新要求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資源和實施教學過程;準確把握所授課程的教學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課程數字化資源的育人因素,教學目標設置和教學內容處理符合大學生認知規(guī)律;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與資源改革課堂教學,破解教學難題,增強教學效果;能合理運用智慧教育環(huán)境中的人工智能或數據分析技術引導控制學習進程,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探究的積極性;教師教態(tài)自然大方,語言標準生動,講授條理清晰,師生互動好,教學效果好,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

、競賽程序

1.校級復賽

復賽由學校競賽組委會組織,各學院及教學單位推薦參加復賽的教師應提交以下材料:(1)提交涵蓋參賽課程全部內容的課程資源;(2) 提交介紹參賽課程信息化建設和展示課程資源在某知識點微課教學中應用的微視頻(限12分鐘以內,編碼格式:wmv/flv/mp4;碼率:500-1024kbps;大?。翰怀^150M;如使用手機拍攝,需橫向拍攝)(3)提交包含供校決賽時隨機抽選的教學知識點目錄(文科組、理工組各 3 個知識點,實踐組 2 個知識點)的《長沙理工大學信息化教學教學競賽參賽教師基本情況及參賽材料清單(附件3)?;诨ヂ?lián)網資源的參賽課程須提供網址、用戶名和密碼,并確保隨時能夠訪問。所有參賽資源均不加密。參賽材料文件總數據量應小于4G。為確保公平公正,參賽教師提交的復賽評審材料原則上不得透露任何個人與學院信息。

組委會組織專家對參賽教師的軟件及教學進行評分,從高到低擇優(yōu)評選12名(原則上青年組6名、綜合組6名)教師進入校決賽。根據省賽分組要求,如按照青年組、綜合組分組選拔,導致文科組、理工組、實踐組中某個組別選手缺失時,組委會將適度增加進入校決賽的名額。

2.校決賽

校決賽采取現場比賽方式進行,由競賽組委會從每位參賽教師提交的《長沙理工大學信息化教學競賽復賽項目推薦表》所填決賽知識點中隨機抽取一個教學內容,參賽教師進行12 分鐘課程信息化建設的介紹與現場教學展示,再進行公開答辯,專家組根據評分細則進行打分。

參賽教師要按照競賽通知要求,作好賽前準備工作。開賽前15分鐘開始點名,并進行現場抽簽競賽順序,點名未到者視為棄權。比賽時,參賽教師必須精神飽滿,服裝整齊,儀表端莊,自覺遵守賽場紀律,尊重評委,服從工作人員安排。

為確保公平公正,決賽過程實行專家當場打分和亮分,同時接受全校教師的觀摩和監(jiān)督。

六、評獎辦法

 1.個人獎(12個)

個人獎根據教師參加校級競賽的總成績,分青年組、綜合組從高到低按比例依次確定。其中,參加決賽教師的總成績由校復賽和校決賽成績折合計算(各占50%),若成績相同,則以校決賽成績排序確定獲獎等級。

擬定個人獎:一等獎,綜合組2個、青年組2個;二等獎,綜合組2個、青年組2個;三等獎,綜合組2個、青年組2個。

2.組織獎(3個)

競賽組委會根據各單位比賽選拔賽的組織情況、參賽人數、獲獎情況等評定。

3.其他事宜

獲獎結果由競賽組委會通過網絡進行公示并負責處理異議,公示期3天。對經公示無異議的競賽獲獎教師和單位,由學校(職能部門)發(fā)文通報并頒發(fā)相應的榮譽證書、獎牌。其中,校級一等獎獲得者將授予“長沙理工大學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省賽選手推薦辦法

學校將綜合考慮選手的校賽成績、省賽分組(文科組、理工組、實踐組)要求,擇優(yōu)推薦5名選手代表長沙理工大學、1名選手代表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參加省復賽。

八、注意事項

根據學校防控要求,參加校級賽、院(系)級賽的所有選手、評委和觀眾,除選手本人在講課環(huán)節(jié)外,其他人必須佩戴口罩,保持安全間隔距離和接觸距離,做好個人防護。

 

教務處  信息化中心  評估中心  校工會  

                          2021年5月27 

 

 

 

 

 

 

 

 

 

 

 

 

 

 

 

 

 

 

 

 

附件2長沙理工大學教師信息化競賽評分標準

項目

評分要素

分值

實際得分

軟件設計科學、適用,能夠合理選用符合教學主題的圖形圖像、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

15

軟件制作精良,界面布局合理友好、美觀新穎,色彩搭配協(xié)調,內容精煉、呈現明晰,交互性能良好。

15

軟件播放順暢、穩(wěn)定,導航鏈接準確,無技術錯誤,制作工具選用恰當。

10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合理,能夠合理利用多種媒體輔助微課教學過程。

15

有教學互動與交流,能有效調動學生思維,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

15

講課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剖析清楚,講課信息量適當。

15

板書設計合理,語言表述準確規(guī)范、生動形象,教態(tài)自然大方。

15

綜 合 總 得 分

100

 

 

 

 

上一條:物電學院2021屆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論文)推薦結果公示

下一條: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關于做好2021屆畢業(yè)設計(論文)后期工作安排的通知

黄色在线网站wwwwww,亚洲一区免费观看,疯狂丑小鸭2,特黄毛片官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