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晚,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于工科一號樓B-417主辦匠心學堂“通識講壇”,特邀文法學院王福雅教授作《悲劇藝術(shù)之美》講座。
講座一開始王老師就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我們都不喜歡悲劇,但我們卻喜歡看悲劇,這就像一個謎一樣一直存在,誰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為什么不喜歡悲劇卻去看悲劇。我想大概是因為在看悲劇時我們會有一種痛感與快感的交織中吧?!敝笸踅淌诮o我們列舉了今天講座的六大主題:人生沖突的悲劇;藝術(shù)與悲劇意識;悲劇的四種類型;悲劇的美感和悲劇藝術(shù)的審美價值。
之后,王老師告訴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意志、利益與情感,這些意志、利益與情感又常常會與社會利益、社會常規(guī)和自然產(chǎn)生沖突,這就導致了悲劇的產(chǎn)生。因此有些文人將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加以改變就成了悲劇作品,悲劇作品中的悲劇意識就是對人類在自由與必然的對立中所遭遇的悲劇性命運的感受和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shù),都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沒有悲劇意識的作品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
王老師講到悲劇可以分為四種悲?。好\悲??;性格悲劇;社會悲劇;日常悲劇。像古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的悲劇,這個就是典型的命運悲劇,俄狄浦斯王與命運作斗爭、與神作斗爭,但最后還是處于命運之中而無法逃脫。而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都是性格悲劇,麥克白的貪婪、李爾王的輕信、奧賽羅的嫉妒心、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這些性格缺陷就是悲劇的根源。魯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在死了丈夫之后又失去了兒子,最后死于一個寒冷的冬天,這難道不是一個典型的的社會悲劇嗎?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寶玉與黛玉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日常悲劇。
悲劇藝術(shù)這么多,那么它們又是怎么體現(xiàn)悲劇的美感與其審美特征的?王老師講到:悲劇人物的失敗或毀滅,是悲劇的常態(tài)。而悲劇的悲劇性,必然來自悲劇主人公所最珍惜、所無限向往或者所孜孜以求的某種東西、理想或價值的被毀滅和被否定。在觀賞悲劇之中,當我們看到這些美好的事物被否決時我們會不由自主的產(chǎn)生一種痛感,同時會隨著感到人的渺小之后,突然有一種自我擴張感,在一陣恐懼之后,會有驚奇和贊嘆的感情?!潎@悲劇主人公的力量和堅毅,敢于接受命運的挑戰(zhàn),保持自身人格尊嚴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氣概。這就是悲劇的審美特征與它的美感。
在之后的講座中,王老師提到:悲劇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則表現(xiàn)于悲劇主人公的受難所引起的心理反應是復雜的,有同情、贊嘆、敬佩、深思、啟迪、凈化、提升等。悲劇的結(jié)局雖然是失敗和毀滅,卻能夠換來審美主體的反思,即悲劇中肉體的毀滅,能夠激發(fā)人關(guān)于生存的思考,或道德的昂揚、精神的永續(xù)。同時悲劇會引起我們對自己的人生的思考,當悲劇在表現(xiàn)死亡的同時,讓我們觸及到人生經(jīng)驗的深處,在對生命的不完美、生命有限、人生短暫的體驗中,去追問生存的意義。
當講座進行到提問環(huán)節(jié)時,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提問,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不懂之處,講座最后在王老師的回答中圓滿結(jié)束。
講師介紹:
王福雅,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文藝美學與戲曲藝術(shù)研究。曾赴美國舊金山做漢語教師1年。
(文:俞曦龍、圖:翁茂鵬、審:李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