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長沙5月17日電(記者俞慧友)“今年是我們扎根在這里的第七個年頭!”5月14日,長沙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大樓里,賈傳坤教授笑著說。
賈傳坤說的“我們”,包括亦妻亦同事的丁美教授。在過去的7年里,得益于學校的政策激勵,他們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成為有名的“成果轉化大戶”。2023年,他們還雙雙獲得湖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拔尖)支持計劃的鼓勵。
賈傳坤和丁美都是山東籍“80后”。在學術上他們各有專攻,賈傳坤“主外”,開展應用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丁美“主內”,開展教學和科研理論創(chuàng)新。
2016年,湖南省啟動的第一批團隊百人計劃,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此時,面向全球廣納賢才的長沙理工大學也向他們拋出“橄欖枝”。
2017年,兩人分別結束了在國外的博士后工作,攜手組建“先進液體電池團隊”,落戶長沙理工大學。為了引得這對“金鳳凰”,學校不僅提供了優(yōu)渥的科研啟動資金和充足的辦公實驗場地,還多次為團隊的發(fā)展組織現(xiàn)場辦公會。
“就在這兒!”賈傳坤輕輕敲了敲自己的辦公桌,告訴記者,“面對面開現(xiàn)場辦公會后,學校給我們團隊追加了300萬元科研經費,提供了300平方米實驗室用房,讓我們‘安居樂業(yè)’?!?/span>
在回國后的一年多里,面對各種流程程序,團隊也曾“水土不服”。但讓二人特別感動的是,他們的“吐槽”,竟引得學校領導親力親為地為其“松綁”:開通綠色通道、一事一議……很快,學校幫他們掃清了科研創(chuàng)新的“絆腳石”。
7年來,賈傳坤、丁美教授帶領課題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該團隊現(xiàn)已成長為我國乃至全球液流電池技術領域研究最全面的團隊之一。
沒來長沙理工大學之前,賈傳坤、丁美專注于“液體電池”的技術研發(fā)。來了這所愛“牽紅線”的學校后,他們跨界攻關,產出不少重磅成果。
交通工程是長沙理工大學的特色學科之一。2020年4月,湖南高速公路集團來學校座談,尋求交通領域的技術合作。專業(yè)不對口的賈傳坤,也被學校作為校方專家代表,邀請參與交流。
這次合作是該校探索“交叉學科”方式開展科研創(chuàng)新的一種嘗試。學校有意通過將交通、土木、電氣等特色學科結合,根據(jù)應用領域需求創(chuàng)新應用場景,同時也幫助企業(yè)快速解決問題。
座談會結束后,湖南高速集團向賈傳坤提及行業(yè)存在廢舊瀝青處理難題——以現(xiàn)有技術,無法將石子從廢舊瀝青中完全分離。這激發(fā)出了賈傳坤的興趣:“我們就是搞材料研究的呀!”賈傳坤向企業(yè)方要來廢舊瀝青混合料。僅僅幾個月時間,他們團隊就攻克了這一困擾交通行業(yè)多年的難題。
不止于此。大多數(shù)交通行業(yè)企業(yè)更在意廢舊瀝青中分離出的石料。但在丁美看來,剝離石料后的廢舊瀝青“固廢”,又是一個可開發(fā)的“寶藏”。丁美注意到,廢舊瀝青成分中含碳量高,或許能夠通過技術處理,把它們變成應用于能源領域的電池負極材料。這樣既能解決交通領域處理固廢垃圾的難題,還能使廢舊瀝青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價值。
基于這個思路,團隊開啟了新研究,最終成功實現(xiàn)了這個設想。此后他們還大膽嘗試小試產線研究,成功開發(fā)了首臺道路廢舊瀝青混合料小試設備。
去年4月,團隊與浙江八詠新型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1400萬元專利許可使用合同,將這一技術、設備和材料,從實驗室推向生產端。同年12月,通過應用該技術,由山東詠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年產4000噸廢舊瀝青基鋰鈉電池負極項目中試產線,在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中慶新能源產業(yè)園點火投產。
“學校倡導、支持、引導學科交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讓大家手里的技術有了更多用武之地。”賈傳坤說。
借助這一成果轉化機緣,長沙理工大學與山東慶云縣政府還啟動共建了“長沙理工大學(慶云)新能源與儲能技術研究院”。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付宏淵表示,“我們始終堅持充分信任、充分放手、充分保護的用才原則,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助推‘人人盡展其才’,為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戰(zhàn)略提供強力支撐!”
( 轉發(fā)自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