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yè)前沿系列名師專題課”第五講《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之建構》,于9月26日下午在四號教學樓學術報告廳順利舉行。我國著名法學家,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必新應邀主講。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敏純主持,法學院黨總支書記田興洪、副院長徐莉、副院長申純以及200余名師生代表參加講座。
講座伊始,張敏純院長為參會人員隆重介紹了主講嘉賓江必新教授并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江教授以《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之建構》為題,從“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標準、基本構成、前提條件”“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和處理的重大關系”三個方面對建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進行了解讀。江教授指出,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法治的核心問題,應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切實解決好法治實施過程中不自覺、不統(tǒng)一、不到位、不及時等十大問題,正確處理好政治與法治、法律至上與公平正義、嚴格執(zhí)法司法與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法治與改革等七大關系。同時,江教授認為,進行法治實施的體系化建構,需要遵循正確的路徑和方法:要全面推進嚴格執(zhí)法,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優(yōu)化司法職權配置,堅持嚴格公正司法,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和確保法律有效實施的司法體系;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確保法治體系的合憲性和合法性。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在合法性和合憲性審查都滿足的情況下,法律在介入中出現問題應如何解決”“良法與善治的關系”等問題,江教授逐一進行解答,點出應用法律是有彈性空間的,可以通過法律解釋彌補法律的缺陷,通過法律本身的自由裁量權來適當平衡其他價值;從法制史的角度明確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結合,古往今來,法律方式的選擇在治國理政中都是很重要的。
張院長在總結發(fā)言中表示江教授的講座高屋建瓴,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實務經驗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我國高效法治實施體系的建構脈絡。本次講座對提升法學學子思維高度和視野廣度,指導法學師生將法學理論運用于廣闊實際具有重要意義,深度契合我院培養(yǎng)具有扎實法律理論基礎和熟練法律實務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yè)法律人才目標。本次講座在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文/尹巧 圖/楊穎異 審/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