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上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類專業(yè)前沿系列名師專題課”第一講在云塘校區(qū)工三307報告廳隆重開啟,開講嘉賓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溫珍海研究員,講授題目為“混合電化學能源”。此次講座由材料學院院長毛衛(wèi)國教授主持,材料學院副院長李靈均、副院長段軍飛以及材料學院部分教師和學生共計230余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首先,毛衛(wèi)國院長簡單介紹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類專業(yè)前沿系列名師專題課程,接著向老師和同學們隆重介紹了溫珍海研究員,對溫珍海研究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毛院長希望同學們借此機會能學習到電化學方向的前沿知識,拓展自身知識面。
講座伊始,溫珍海研究員通過伏打電池、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等傳統(tǒng)電池簡單介紹了電化學能源的發(fā)展歷史,讓同學們對電池的發(fā)展歷程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溫珍海研究員介紹了新興的混合鈉離子電池發(fā)展的背景,通過與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目前主要的商業(yè)化電化學能源對比,得出混合鈉離子電池具有高功率密度、長壽命且能量密度可觀的顯著優(yōu)點,可替代鉛酸電池,并填補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應用空間。然而,混合鈉離子電池在商用化之前尚需解決以下兩個問題:(1)正極容量低、與高容量負極不匹配;(2)負極動力學慢,與正極不匹配。針對以上問題,溫珍海研究員結合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介紹了非金屬原子摻雜、炭載單原子、引入陰離子缺陷等提高混合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策略和最新進展。最后,溫珍海研究員對混合電化學能源進行了展望,希望對混合電化學能源感興趣的同學參與到混合電化學能源的研發(fā)工作中來,推動混合電化學能源早日實現(xiàn)工業(yè)化應用。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就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踴躍提問,與溫珍海研究員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互動。溫珍海研究員的課程講授緊密結合實際應用,深入淺出而又生動有趣、條理清晰,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所學專業(yè)的背景和前沿研究領域,開拓了自身學科知識面,切身體會到電化學能源在生產(chǎn)與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了同學們的科研興趣,有助于我院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不斷提升。最終,“材料類專業(yè)前沿系列名師專題課”第一講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文/曾光 圖/李錦文 審/李靈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