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動態(tài)
長篇小說《生如夏花》:一部重拾信仰的英雄之書

 

 

 “芙蓉國里盡朝暉?!?三位作者都是王如癡的家鄉(xiāng)人:曾高飛、王志武、賀重陽。他們以他為主人公寫了一部重拾熱血精神,重新審視歷史的英雄之書,為建黨百年獻禮,這就是《生如夏花》。


 本書于2021年7月出版,編者之一是我校優(yōu)秀校友曾高飛先生。作品還原了一位革命烈士32年的短暫生命歷程,小說共設20章,情節(jié)精彩,引人入勝,雅俗共賞,打動心靈。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本書是如何誕生在絢爛的夏日!



書名是一本書的門面




所謂“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小說最好的開頭是書名。那么作者為什么選擇《生如夏花》作為門面的呢?


“王如癡烈士的一生,雖然短暫卻轟轟烈烈,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泰戈爾的經典名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形容和概括王如癡烈士生平最好的一句詩了。受之啟發(fā),我把這部小說取名為《生如夏花》——當然,這個書名,也是自己、合作者、以及故鄉(xiāng)那幫文朋詩友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在此之前,對這本書“門面”的抉擇十分困難,例《王如癡傳》、《映山紅》、《四明山上的紅杜鵑》、《四明山上一青松》等。


講述那段崢嶸歲月




(中間為方志敏,左邊為“獨臂將軍”劉疇西,右邊為“紅政委”王如癡)


本書講述的是中國武裝革命時期,那段崢嶸歲月里戰(zhàn)爭的血雨腥風、紅軍英雄人物的柔情俠骨,其中不僅講述了王如癡烈士的一生,還描寫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伴隨大量精彩卻不為認知的故事,瞬間令讀者重回那個震撼心弦的年代,拿起這本書,仿佛置身于井岡山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與革命大部隊一起激蕩拓步前進著,和革命家的美好精神世界相逢。


革命烈士王如癡的生平故事,如今鮮有人知。作為早期中國紅軍的重要軍事將領,沒有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授銜的那一天,但在共和國的豐碑上卻鐫刻著他的英名和業(yè)績—— 



王如癡,中國紅軍重要戰(zhàn)將,1903年生于湖南祁陽縣中和堂(今祁東縣太和堂鎮(zhèn)向陽村)。1923年秋,考入湖南省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今湖南大學),立志工業(yè)救國,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夏,投筆從戎,接受北伐戰(zhàn)爭洗禮。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經黨組織推薦,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9月,轉入蘇聯(lián)莫斯科步兵學校。

 

1928年夏,學成歸國,赴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從事革命工作,初任紅四軍教導大隊教員,參加抗擊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的兩次“會剿”作戰(zhàn);12月,調至紅五軍,任第八大隊黨代表。1929年初,駐守白銀湖桐木嶺哨口,保衛(wèi)井岡山。1930年元月,調任紅六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6月,紅六軍改稱紅三軍,任紅三軍第八師政治委員。1932年8月,調任紅十三軍政治委員,隨后又改任紅一軍團第31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政治委員。 




從1930年10月至1932年底,在對國民黨反動派發(fā)起的前后四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英勇,戰(zhàn)功卓著。1933年4月,調任閩浙贛革命根據(jù)地,任紅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元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zhí)行委員;3月,受王明左傾路線排斥,調離紅十軍,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教育長;6月,被派往贛北,任皖贛獨立師師長,配合中央紅軍開展第五次反“圍剿”;10月,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軍組成紅十軍團,先后任19師參謀長、師長。 


1935年元月,在贛東北懷玉山地區(qū)率部與敵人血戰(zhàn),彈盡糧絕,不幸與方志敏、劉疇西等同時被俘;8月6日,與方志敏、劉疇西等于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2歲。


王如癡犧牲后,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并不知道王如癡就是王濬歐,幾次打聽他的下落,都沒有查到。直到1962年,他的哥哥王元潤到南昌參觀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時,看見他的遺像和簡介,才知道自己胞弟的下落。經過祁東縣民政局的調查和呈報,湖南省人民委員會于1962年12月30日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這是一部遺落的英雄志,感謝作者將這段歷史重新擦亮,呈現(xiàn)給世人。

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背景下,在不勝枚舉的湘籍開國軍事人物群體中,我們得以望見小人物的喜悅;望見不通文墨的士兵學會寫書信的時候臉上掩不住的笑容;遠方的游子萬里辭家,“異域求學”的喜悅哀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濃烈情感……還有,許許多多無名的小人物在那崇山峻嶺之間被望見,那是我們的先輩。

“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蔣介石的四次“圍剿”最終以失敗告終。尤其是第四次反圍剿,蔣介石在給陳誠的手諭中說:“惟此次挫失慘凄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strong>這一次次勝利,是以革命烈士方志敏、王如癡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用鮮血換來的,是他們全心全意為革命服務與貢獻,無怨無悔地奉獻著青春、眼淚和汗水。在歷次反圍剿斗爭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22年革命戰(zhàn)爭中,無數(shù)湘籍開國軍事人物沖鋒陷陣、拋頭灑血、建功立業(yè)。


革命不成功不討老婆




當今時代,青年人都在努力奔跑,認真逐夢,希望對民族復興做出貢獻。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該如何將夢想與時代結合,在小我小家與家國情懷之間取舍?


其實,這個答案早就有了。一百年前,那群風華正茂,以救國救民,復興中華為己任的革命青年,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的舍小我顧大我的人生抉擇,對當代青年仍然具有強大的指導和借鑒意義。著名烈士王如癡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為追求革命理想,他拒絕了三段真摯的感情,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革命初心,留下了“革命不成功,不討老婆”的錚錚誓言。


本書是以王如癡烈士的性格成長和革命經歷為主線,以他與三個志同道合的革命女青年陳香香、羅鳳梅、胡蘭英的感情糾葛為次線,藝術地再現(xiàn)了王如癡烈士夏花一樣短暫絢爛的一生,真實地表現(xiàn)了在上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那一代革命青年的家國情懷和革命理想。



 結語

過這部著作,我們會感到欣慰、流淚、喜悅,也會更加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那些“開路英雄”,是他們給了我們源源不斷、奮勇前行的力量,是他們讓革命后輩充分享受到如今和平發(fā)展的成果。


當我們傳遞著這樣一種正能量,從作者的文字里讀到堅持、讀到耐心、讀到感動,便能給人以繼續(xù)前行的信念與力量。


作者出于對王如癡烈士的敬仰和為建黨百年做貢獻的時代使命感,為我們留下了沉甸甸的文字記憶,也讓讀者與主人公一起感受悲喜。烈士的故鄉(xiāng)盛產黃花菜,遍地黃花分外香,在綠色的田野里,那一排排在陽光下反射出的金色的豐收景象里,蘊藏著最真摯的希望。


我們在一起,生如夏花,就像湘江水融入洞庭湖,就像洞庭湖匯聚于長江。因為我們明白,惟有不忘前輩,才有后人的光明前程;惟有牢記革命先賢,才能照亮國家的未來。


作者簡介



曾高飛 ,1974年生,湖南衡陽祁東人,長沙理工大學95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風華文學社創(chuàng)始人,曾任風華文學社社長、校記者團團長等。

現(xiàn)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資深媒體人、策劃人、新媒體運營專家、著名財經作家、文學家,共發(fā)表文學、新聞和財經作品6000多篇,出版長篇小說《生如夏花》《紅塵欲望》《手機江湖》、小說集《感情通緝令》、財經作品《決勝話語權》《產經風云》等十多種書籍,參與編劇電影《東方紅一號》《山海經之九尾狐》、電視劇《一江明月碧琉璃》等。

信奉“躺著思考,坐著寫作,站著做人,跑著逐夢”,堅持“左手財經,右手文學,用作品說話”。

即將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在流浪》,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似水流年,家鄉(xiāng)味道》以及系列長篇小說《我們的70年代》第一部《掙扎的成長》、第二部《青春花開》等。





來源|高飛銳思想新湖南客戶端 長沙晚報

編輯|賁雅婷

審核|王任飛

聯(lián)系郵箱|xiaoyou@csust.edu.cn

聯(lián)系電話|85834718


校友之家公眾號
基金會公眾號
黄色在线网站wwwwww,亚洲一区免费观看,疯狂丑小鸭2,特黄毛片官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