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會—高校—個人全方位培育路徑
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價值判斷,以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態(tài)面對世界和人生。
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對于大學生來說,自尊自信與否關(guān)乎個人成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明顯增強,變得更加自尊自信。但也應看到,有的大學生由于受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影響,面對時代召喚,猶疑彷徨;面對個人發(fā)展,焦慮迷茫。當前,應探索社會—高校—個人全方位培育路徑,使自尊自信成為大學生在新時代矢志奮斗、投身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底色。
強化文化宣傳引導,增進情感價值認同。中華民族是自尊自信的民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自尊自信的基因,如《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精神品格,揭示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fā)展動力。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具有不屈不撓、自力更生的精神本色,其鍛造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對自尊自信的生動詮釋。在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孕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就了“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為自尊自信注入了新鮮血液。當前,要深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尊自信的精神基因,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和載體,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精品,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厚植政治信仰根基,筑牢思政育人高地。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抓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一是豐富教學內(nèi)容。深度解析世情國情黨情,讓大學生全面認識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引導大學生辯證看待現(xiàn)階段存在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將理論認知和價值判斷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之上,自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二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載體。通過設置接地氣和生活化的議題,采取研究討論、案例分析等互動方式,借助校園微信、微視頻等新媒體工具,構(gòu)建即時互動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幫助大學生廓清思想迷霧。三是拓展教學形式。開展主題演講、知識競賽、調(diào)查實踐等教學活動,讓大學生更好地感知時代變遷,使自尊自信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內(nèi)化于大學生的心靈。
加強自我學習調(diào)適,培養(yǎng)慎獨明辨能力。大學生自尊自信心態(tài)的樹立,除了需要進行外部引導,更有賴于其自身認知能力、辨別能力的提升。大學生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既專攻術(shù)業(yè),又放眼時代,養(yǎng)胸中浩然正氣,立民族振興之志。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將所學所知內(nèi)化于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獨立判斷和辨析能力,對于紛繁復雜的網(wǎng)絡信息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提高甄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理性辯證地看待各種社會問題。在篤行務實中找準自身定位,合理做好人生規(guī)劃,善于將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以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態(tài)面對世界和人生。
(作者:羅仲尤 段 麗 單位: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人民網(wǎng)-《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9日 10 版)
鏈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19/c40531-3098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