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真正融入社會生活及人們的精神世界,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它指明了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努力方向與根本途徑,即培育與踐行核心價值觀要走生活化的路徑。
誰都明白,自然界的種子只有落地才能生根發(fā)芽,長成莊稼;人類的思想只有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才能發(fā)生作用,體現價值,而抽象的價值觀念也只有與現實生活中具體的人、事、物相連接、相觸碰,才能獲得來自內心深處的感悟與共鳴,產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生活化的路徑指向,就是核心價值觀的解讀與表達、傳播與培育、踐行與弘揚,必須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與共同利益融為一體,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讓人們在現實的生活世界里自覺感知、體認和踐行。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實現核心價值觀解讀與表達方式的生活化,同時不斷實現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方式的生活化。
所謂解讀與表達方式的生活化,就是不能把核心價值觀視為遠離社會生活的“宏大敘事”,也不能把核心價值觀視為凌駕于大眾利益之上的“空中樓閣”,而應當把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共同利益和價值追求緊密聯系起來,讓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意蘊與觀念表達日?;⒕唧w化、形象化,讓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理念、具體要求與社會大眾的生活常識、利益訴求無縫對接,真正接地氣。簡單些說,就是對于核心價值觀的解讀與表達,要讓人們既聽得懂又聽得進,既覺得有理有據又覺得有滋有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核心價值觀也是一種德———既是個人之小德,也是國家之大德———的思想,將看似深奧的道理化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識,就十分有利于化解核心價值觀與大眾生活之間的隔閡,增強核心價值觀的親近感與生活化。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核心價值觀關系的系列論述,將早已融入中國人血液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價值觀念這個源頭活水與當代核心價值觀相融相合,強調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就拉近了核心價值觀與民族歷史傳統(tǒng)、與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距離,拓展了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文化通道,有利于增強人們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所謂培育與踐行方式的生活化,是指培育與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方式方法、載體途徑,要具有現實針對性、多向互動性、日常滲透性、親近可感性。進一步說,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針對實際問題想辦法,在思想的共鳴點和利益的交匯點上構筑載體和舞臺,不斷滿足具體對象的實際需要;就是要更多地運用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搭建社會大眾便于參與的平臺,開辟社會大眾樂于參與的渠道,在雙向與多向互動中實現價值觀念的內化;就是要樹立人人都是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象與踐行主體的觀念,堅持從我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在形成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上下功夫。讓核心價值觀變得可親可感、可近可學,產生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
就青年學生而言,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的生活化路徑早已存在于我們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之中,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如何繼續(xù)堅持與完善。譬如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為主要內容的“三育人”理念就是一個很好的培育與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路徑,基于此而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大多都是行之有效的,現在的關鍵在于如何完善與落實教書育人的制度措施,補上管理與服務育人的機制短板,形成更強的合力。又譬如以校風、校史、校訓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傳承優(yōu)良校風,熟悉光榮校史,踐行校訓文化;以“三下鄉(xiāng)”活動為代表的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走進社會生活,認識社會現實,服務社會大眾,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生活化的路徑培育與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成功實踐,應當發(fā)揚光大。(作者:長沙理工大學 張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