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科學術 > 科研動態(tài) > 正文

科研動態(tài)

“大美之中有大惡”——彭玉平教授主講“景祐五年廬山腳下的那一頓午宴”

發(fā)布日期:2020年09月21日 來源: 作者:

2020年9月17日晚七點半,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主編、央視《百家講壇》名師彭玉平先生為我系師生開展題為“景祐五年廬山腳下的那一頓午宴”的線上講座。講座由鄭劭榮教授主持。來自中文與新聞專業(yè)的研究生、本科生、老師及兄弟院校的學者共計100余人聆聽了講座。

彭玉平教授從“民以食為天”的獨特角度——人們的飲食喜好為切入點,從現(xiàn)代人食用河豚回顧到北宋時期蔚然成風的食河豚風氣,引用曾鞏、蘇軾等多位大家的詩句來展開歷史畫卷,并帶著聽眾對主題的疑惑,娓娓道來。

首先,彭教授生動講述了景祐五年由范仲淹主持的那一頓食河豚午宴。在席上,范氏尊貴的客人梅堯臣寫下了一首不平常的詩《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該詩一反風流文士對河豚魚的喜愛,極力凸顯河豚“中藏禍無涯”的危害。河豚在北宋是珍稀食材,價格昂貴,其味美可以讓蘇東坡大文豪“拼死一吃”,為何梅堯臣要批評,并且此詩得到了歐陽修的大力褒揚?對于這個疑問,彭玉平教授結合當時北宋的社會背景,帶著眾人一同回顧了景祐三年范仲淹、歐陽修被貶事件。歐陽修夸贊梅詩,是因為看出了其中的批判精神,看出了梅堯臣對朝中奸佞的辛辣諷刺,所以他高度贊揚此詩為“筆力雄贍,頃刻而成,遂為絕唱”。講述到此時,彭教授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向我們道出一段平常午宴背后隱藏的歷史往事,解開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河豚這一美食此刻也深藏著獨特的意義——“大美之中有大惡”。

彭玉平教授分享完上述內容后,湖南省政府參事、中文系資深教授成松柳老師對講座做了精彩點評。發(fā)言提問環(huán)節(jié)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同學們積極發(fā)問,提出了自己對此次講座的思考與疑問。彭教授一一耐心細致地解答。有同學問到“蘇軾寫《食豬肉》是否也與其被貶經(jīng)歷有關”時,彭教授說笑起自己做的紅燒肉也是一絕,講座頓時變得熱鬧、輕松。

整個講座觀點新穎、史料豐富,彭教授條分縷析,講得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在座的每一個人既聽懂又能拓寬思路去進行深入思考,激勵著文新系學子不斷拓寬視野,在專業(yè)學習中獲得獨特的樂趣和收獲。(文/董嬌)

黄色在线网站wwwwww,亚洲一区免费观看,疯狂丑小鸭2,特黄毛片官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