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6日下午,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羅振亞應邀來到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學系,在金盆嶺校區(qū)7教110教室作了“尋找開啟新詩經典之門的‘鑰匙’”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易彬教授主持,文學與新聞學系的寧淑華、董外平等老師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共計百余人參與聆聽了此次講座。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本次講座的內容,講座一開始,羅振亞教授便從“新詩‘讀不懂’的緣由”入手,以李金發(fā)、廢名、穆旦、洛夫、北島、歐陽江河等著名詩人為例,講述了三大原因。
緊接著,針對“尋找開啟新詩經典之門的‘鑰匙’”這一主題,羅振亞教授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提出經典確立需要歷史主義態(tài)度和立場,在這里,羅教授幽默地和大家討論了《人生》中的高加林是否應該拋棄劉巧珍的問題;其次,經典評判更應以審美維度出發(fā),一方面要破譯新詩隱顯適度的意象密碼,一方面要品味新詩體現情緒律動的自由化語言,同時還應捕捉詩情智化的傾向;最后,注重多向拓展的研究方法,貼近經典文本實質,在這方面,羅振亞教授講述了引出比較法、整體閱讀與細讀的統一、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悟”讀三個層面的方法。
在講座過程中,羅振亞教授用了大量的詩人作品及詩歌現象為例,隨手拈來,揮灑自如,體現了深厚的詩學修養(yǎng);同時,語言生動又不失嚴謹,各種詼諧的用詞和比喻引得聽眾們會心一笑,氣氛輕松而又熱烈。講座結束后,同學們根據當下新詩狀況、新詩內在韻律、詩人自我注解等困惑的方面進行了提問,并一一得到羅振亞教授耐心的解答。
本次講座為我系師生關于怎樣解讀新詩及怎樣評判新詩經典這一話題帶來重要的思考與啟示意義。參與講座的同學們一致覺得受益匪淺,在新詩欣賞和解讀上都獲得了不少啟迪,也促進了同學們對于學術問題和學術方法的進一步思考。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場關于文學的思想盛宴。
(文/周潔,圖/王仁赫,審/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