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報考土木工程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長沙理工大學主干學院之一。通過多年的建設,學院已發(fā)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yè)設置齊全、學科建設成績顯著、科研水平先進、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學科研實體。2009年,學院獲批為全國優(yōu)秀教育集體。
一、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172人,專任教師15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8人,博導19人,碩導76人,博士學位教師105人。擁有教育部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國家級教學團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2個;擁有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全國教學名師、全國師德標兵、“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獲得者;交通青年科技英才4名、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名、交通部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首屆湖南省優(yōu)秀專家、“湖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湖南省“百人計劃”人選3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12名、湖南省首屆教學奉獻獎獲得者等一大批專家學者。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建仁教授 全國砌體結構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楊偉軍教授教授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顏東煌教授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李傳習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劉揚教授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王磊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韓艷教授
二、平臺建設
學院學科平臺建設齊全,擁有湖南省“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南方地區(qū)橋梁長期性能提升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高水平實驗平臺。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土木工程”學科獲得B+等級,是湖南省屬高校中學科評估最佳之一。



一流學科建設方案評審會 部分重點實驗室
學科研究基地擁有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有特色的主要科研儀器設備,不僅能滿足現(xiàn)有的研究生教學試驗、論文研究的需要,同時還能滿足學院各研究方向科研試驗的要求。
序號 |
平臺名稱 |
批準部門 |
批準 時間 |
1 |
南方地區(qū)橋梁長期性能提升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湖南) |
國家發(fā)改委 |
201503 |
2 |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教育部 |
200904 |
3 |
橋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201006 |
4 |
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風險管理交通運輸行業(yè)重點實驗室(長沙) |
交通運輸部 |
201411 |
5 |
橋梁與建筑綠色建造及維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南省科技廳 |
201912 |
6 |
現(xiàn)代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先進建養(yǎng)技術湖南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
湖南省 |
201310 |
7 |
橋梁結構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
湖南省發(fā)改委 |
201212 |
8 |
橋梁工程安全控制技術與裝備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湖南省科技廳 |
201009 |
9 |
橋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湖南省教育廳 |
200309 |
10 |
湖南省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技術產(chǎn)學研結合創(chuàng)新平臺 |
湖南省住建廳 |
201012 |
11 |
大跨徑橋梁施工技術與安全控制湖南省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基地 |
湖南省教育廳 |
200609 |
重點實驗室列表
結構試驗中心占地面積6500㎡,儀器設備總價值5500萬元,能夠進行各種大型室內外測試、試驗和監(jiān)測等方面的工作。相關的主要設備有:MTS多通道結構試驗機系統(tǒng)、瑞典RAMAC/GPR型地質雷達、FCS電液伺服系統(tǒng)、NJJ -85A 手持式鋼筋混凝土雷達、大容量數(shù)據(jù)自動采集和信號處理系統(tǒng)INV306、TDS-303數(shù)據(jù)采集儀、LAW-600型微機控制電液伺服鋼絞線拉力試驗機、振動及動態(tài)信號采集分析系統(tǒng)(Cras)、10000kN的電液伺服壓剪試驗機、地質雷達、爆破振動記錄儀、HZS-030步入式多功能人工氣候模擬箱、鹽霧腐蝕試驗箱、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自動干濕循環(huán)試驗設備、微機全自動慢速凍融試驗機、3610QE處理器的高性能嵌入式控制器、60MS/s采樣率數(shù)字化儀模塊、20 MHz的任意函數(shù)發(fā)生器、非接觸式視頻引伸計、混凝土(砂漿)3D打印系統(tǒng)以及多點位移檢測系統(tǒng)等。擁有正版LabVIEW、Matlab、以及ANSYS、Bentley鋼結構軟件STAAD Pro、Bentley橋梁三維建模軟件OBM、Bentley橋梁BIM設計平臺軟件MS、PKPM-PC裝配式設計與深化設計軟件等軟件。

脈動疲勞試驗機 多通道協(xié)調加載疲勞試驗機 MTS-25噸材料疲勞試驗機

矮寨大橋模擬加載實驗
擁有目前國內先進的大型邊界層風洞實驗室,風洞實驗室占地4000㎡,該風洞氣動輪廓全長75m,寬31m,為回/直流雙試驗段結構形式的邊界層風洞,包括水平回流高風速試驗段(4m寬、3m高)和直流低風速試驗段(10m寬、3m高),系國內首次采用變焦距風扇系統(tǒng),以確保低風速范圍穩(wěn)定可靠。目前實驗室配備了電子壓力掃描閥、激光位移計、眼鏡蛇風速儀、非接觸式視頻測量儀、高頻動態(tài)天平、動態(tài)信號測試分析系統(tǒng)、桿式天平、移測架等試驗設備??扇孢M行橋梁風工程、結構風工程、風能利用、風-車-橋耦合振動、城市風環(huán)境、污染物擴散、風場實測等工作。


風工程與風環(huán)境研究中心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擁有交通部“公路工程綜合甲級”和“橋梁隧道工程專項”資質。
三、學位點建設
經(jīng)多年發(fā)展積累,學院目前擁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力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領域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
目前,學院正集中力量申報力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學位點結構圖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簡介:土木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力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簡介:詳見《力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簡介:學術型(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土木水利領域專業(yè)學位碩士點簡介:土木水利(土木工程)領域專業(y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四、科學研究
學院承擔了多項高水平的科研課題,獲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近1000項,其中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項目8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0余項,研究經(jīng)費3億余元;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主持的“混凝土橋梁服役性能與剩余壽命評估方法及應用”、“混凝土橋梁施工期和使用期安全控制技術”項目分別獲2011年度和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49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15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3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22部;善于從承擔的重大工程中凝練并解決科學問題,實現(xiàn)理論與方法上的重大創(chuàng)新,解決了以深中通道、矮寨特大懸索橋、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上百項國家重大工程安全問題,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獎,成果產(chǎn)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及數(shù)十億的經(jīng)濟效益。
土木工程下設6個學科方向:“結構長期性能評估與智能維護”、“橋梁工程設計方法、控制理論及其應用”、“巖土工程施工災變防控與環(huán)境修復”、“橋梁工程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綠色建筑材料與建造新技術”、“土木工程結構抗風與智能防災減災”。近年來依托這些方向,在以下三個方面形成了優(yōu)勢和特色:
(1) 學科方向相對穩(wěn)定,研究歷史長,成果豐碩
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結合橋梁設計規(guī)范修訂研究結構可靠度理論;80年代末,開始研究大型橋梁施工控制理論、橋梁結構靜力行為與新技術新工藝;90年代初,開始研究特殊巖土的工程性狀與處治等。主持了以國家973計劃項目為代表的近百項高水平科研項目,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主持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等。
(2)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經(jīng)濟社會效益顯著
將基礎理論研究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緊密結合,以100多座各具特色的特大橋梁(如荊岳長江大橋)的施工控制、模型試驗、設計以及特殊巖土處治等依托,在攻克工程技術難題中,凝練并解決新的科學問題。其成果已應用于我國8省區(qū)數(shù)千公里高速公路、數(shù)百座橋梁建設中,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與顯著的社會效益。
(3) 工程應用與規(guī)范編制相結合,促進行業(yè)發(fā)展
注重在工程應用中驗證基礎研究成果,并將成果不斷納入國家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近年來,參編《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鋼管混凝土拱橋技術規(guī)范GB 50923-2013》等國家標準2 部,主編或參編《公路橋梁荷載試驗規(guī)程(JTGT J21 01-201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JTJ/T 019-1998》、《混凝土多孔磚建筑技術規(guī)程DBJ43/002-2005》等交通運輸行業(yè)與湖南省地方標準共計20 余本,促進了行業(yè)發(fā)展。
序號 |
獎勵類別 |
獲獎 等級 |
獲獎項目名稱 |
主要獲獎人 |
獲獎 年度 |
1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混凝土橋梁服役性能與剩余壽命評估方法及應用 |
張建仁 |
2011 |
2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強風作用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 |
韓艷 |
2019 |
3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山區(qū)大跨度懸索橋設計與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及應用 |
顏東煌 |
2017 |
4 |
湖南省技術發(fā)明獎 |
一等 |
大跨度混凝土橋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術 |
張建仁 |
2018 |
5 |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復雜懸索橋施工控制計算理論與架設技術及其應用 |
李傳習 |
2015 |
6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特等 |
特大型橋梁防災減災與安全控制技術 |
張建仁 |
2016 |
7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一等 |
混凝土橋梁隱蔽病害精細診治技術及應用 |
王磊 |
2019 |
8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一等 |
南方地區(qū)軟巖路塹邊坡失穩(wěn)機理及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
付宏淵 |
2019 |
9 |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大跨度橋梁氣動穩(wěn)定的基本理論與災變機理 |
韓艷 |
2016 |
10 |
貴州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特等 |
鋼桁梁整節(jié)段梁底軌道縱移懸拼施工工藝研究 |
顏東煌 |
2017 |
11 |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強風作用下橋上行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
韓艷 |
2017 |
12 |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混凝土橋梁生命周期耐久性提升方法及其應用 |
彭建新 |
2019 |
13 |
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超大跨徑自錨式懸索橋成套技術研究及應用 |
李傳習 |
2018 |
14 |
貴州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掛籃懸澆鋼筋混凝土箱形拱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
田仲初 |
2016 |
15 |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炭陽極與焦化生產(chǎn)無人化封閉運行的高壓凈化 |
柳厚祥 |
2017 |
16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基于預應力CFRP的橋梁性能提升技術及應用研究 |
彭暉 |
2016 |
17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橋型適應性與橋型選擇關鍵技術研究 |
陳常松 |
2016 |
18 |
中國產(chǎn)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成果獎 |
二等 |
動力荷載下土木工程結構損傷智能識別與服役可靠性評估 |
張振浩 |
2019 |
近年來部分科研獲獎列表

近5年科研經(jīng)費 主持的國家973課題實施方案研討會

2011年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主持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

|

|

|
虎門二橋 |
深中通道 |
復合夾心保溫墻體及其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 |
深圳地鐵6號線隧道襯砌結構隱伏質量缺陷識別與評價 |
南溪長江大橋 |

|

|

|

|

|
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 |
柔性支護治理宜章大道炭質巖邊坡 |
緬甸古特大橋 |
港珠澳大橋 |
矮寨大橋 |
近年來所參與的代表性工程
五、人才培養(yǎng)
學院面向國家戰(zhàn)略和行業(yè)動態(tài),基于“習學促進、做聽結合”教育理念,系統(tǒng)設計“厚基礎、寬架構、輔項目,強化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了與時俱進的土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打造了普惠與尖培兼顧賽學融合平臺,形成了“師生學習共同體”文化育人與科研育人的長效機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行業(yè)精英。
●課程平臺 學科以“國家精品課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特色專業(yè)”、“國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等教學工程為依托,建設了一支包括“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師德標兵”在內的“國家級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為我國公路交通建設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為交通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術交流 對外交流合作主動、活躍,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近年來,學院主辦或聯(lián)辦橋梁結構生命周期性能國際學術會議等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會議10余次,年均院士等高水平專家來校講學30余次,年均師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200余人次,學科骨干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公路學會分會理事等重要社會兼職近20 人次。創(chuàng)建“博力”論壇等學術活動平臺,全力支持研究生參加學術交流及社會實踐活動。

|

|

|

|

|

|
主辦橋梁和結構生命周期性能評估國際研討會 |
周緒紅院士學術報告會 |
主辦第四屆全國橋梁維護與安全學術會議 |
張建仁教授等訪問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和休斯敦大學 |
主辦巖土工程前沿論壇暨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17年年會 |
師生參加IABMAS2018國際學術會議 |

|

|

|

|

|

|
主辦2019年度全國結構工程與防災減災優(yōu)秀青年學者論壇 |
參加第十三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大會 |
39屆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師協(xié)會年會 |
全國砌體結構領域基本理論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 |
參加IMECE2012 (國際機械工程大會) |
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大學Eugen Brühwiler教授來我院學術交流 |
近年來部分舉辦的學術會議及師生所參加的學術交流活動

校長曹一家等一行看望學院研究生暑期專業(yè)實踐團
●國際化 學科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影響力不斷提升,所在學校的工程學已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ESI 排名前1%。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擔任國際學術期刊副主編/編委8人次,45 歲以下青年教師具有一年以上國外工作背景的25人,擔任美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會士、美洲風工程協(xié)會秘書長等重要國際協(xié)會兼職,近4年來,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發(fā)表近百篇高水平論文,其中5篇論文入選ESI 高被引用。
通過申報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校院兩級資金資助、導師資助等各種方式鼓勵研究生出國出境進行短期及長期的訪學交流或聯(lián)合培養(yǎng)。近五年,已有12名博士研究生出國出境開展1~2年的訪問交流或聯(lián)合培養(yǎng),占博士招生總數(shù)的18%;進行訪學交流的目的地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及法國等國家,訪問交流的大學包括美國里海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及德國漢諾威大學等世界高水平大學。

研究生代表團訪學馬來西亞沙巴大學 研究生代表團訪學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坦帕分校
2019年11月,學院中法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戴理朝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繼2019年1月獲得長沙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后,又喜獲洛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為我校首位中外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

戴理朝法國答辯委員會成員
●優(yōu)秀代表 2011年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學院所培養(yǎng)的王磊博士獲此殊榮,為我校在此獎項中實現(xiàn)零的突破。

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
研究生在校期間可以申請學校各類獎學金,還可以通過“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崗位鍛煉能力、獲取補貼。學院鼓勵導師帶領學生參加科研及社會服務工作。

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研究生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 研究生參與隧道施工檢測 重慶太洪長江大橋實橋數(shù)據(jù)采集、科學研究
六、招生就業(yè)
學院培養(yǎng)的博士研究生,具備國際視野,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突出的學習、研究、創(chuàng)新、應用和管理能力,成為高級專門人才;培養(yǎng)的碩士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協(xié)調能力,具備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領導能力,成為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畢業(yè)生能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單位等從事教學、科研、設計、施工、監(jiān)理、管理、檢測等工作。

優(yōu)秀校友代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jiān)、長沙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張勁文

優(yōu)秀校友代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等人才計劃王磊

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總工程師、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首屆全國最美青工,湖南省直青年文明號、湖南省芙蓉百崗明星、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次共青團三等功許寧
為鼓勵優(yōu)質生源考生報考我校,學院制定了《研究生優(yōu)質生源獎勵資助辦法》等相關文件,對第一志愿報考我院并被我院錄取的優(yōu)質生源考生給予獎勵資助。詳見“土木學院研字[2019]2號”。
學院每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指標約251人。具體招生人數(shù)以學校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錄取時,學校將根據(jù)生源情況和社會需求,適當調整各專業(yè)間的招生計劃。
展望未來,土木工程學院將繼續(xù)以服務國家和地方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為目標,以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技術+管理”型行業(yè)英才為己任,順應國家新工科建設、“新基建”計劃,聚焦土木行業(yè),立足學院實際,求實拓新,奮發(fā)有為,勇立潮頭。
歡迎廣大有志青年報考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
咨詢電話:0731-85256066(劉老師、張老師)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020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