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21日,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主辦,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天津市建筑學會等單位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大會在天津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以“巖土工程品質(zhì)提升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主題,對我國近年來土力學與巖土工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本次大會注冊代表共有2573人,包括兩院院士5人,國家杰青20余人;大會投稿論文935篇,期刊收錄論文391篇,會議論文集收錄論文121篇,參會人數(shù)、投稿論文數(shù)和收錄論文數(shù)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近3萬人通過網(wǎng)絡直播觀看了開幕式。
我院巖土與隧道工程系周德泉教授、張軍教授、劉龍武教授、柳厚祥教授、張永杰副教授、黃戡副教授、陳潔金、尹平保、陳璐、胡敏、歐雪峰、郭一鵬等12位老師與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學術大會,其中周德泉、劉龍武、尹平保及郭一鵬老師分別做了題為“含缺陷樁復合地基工程性狀與處治技術”、“土工格柵加筋新結(jié)構及其在邊坡水毀治理中的應用”、“考慮斜坡空間效應的橋梁樁基水平承載特性試驗研究”以及“H2Ri毛細土工織物在路基土中的排水機理試驗研究”的學術報告,并與國內(nèi)外同行針對地基處理、樁基工程、巖土工程勘察測試技術、環(huán)境巖土工程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進一步提升了我院巖土工程學科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力。
大會形成了中國巖土工程未來展望?2019天津共識:面向未來的巖土工程應具有韌性、綠色、智能、人文的品質(zhì)。不懈追求巖土工程品質(zhì)提升,堅持創(chuàng)新引領巖土工程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新時代巖土工作者的使命。該會議每四年舉辦一次,2023年第十四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大會將由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承辦。
會后,在張軍教授的帶領下部分老師考察了河北雄安綠研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雄安綠研智庫,并與相關負責人就雄安新區(qū)的“綠色巖土”和“智能巖土”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為我院巖土工程學科參與綠色、智能巖土工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部分與會老師在主會場合影


周德泉教授和劉龍武教授在做報告


會后考察雄安新區(qū)的智能立體車庫建設和雄安綠研智庫的伊街坊
(文/尹平保 圖/陳璐 審/蔣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