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江河、橋梁專家顏東煌教授帶領橋梁工程系師生代表30余人奔赴江西省贛州市,在于都河畔、螺溪洲大橋上尋訪橋梁故事,通過現(xiàn)場講述革命年代橋梁故事和新時代橋梁故事,給學生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程”。

“于都,是長征源頭和紅色圣地,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fā)地。1934年10月,集結在于都河畔的8.6萬人在當?shù)乩习傩盏膸椭马樌珊?,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庇诙己优?,橋梁專家彭建新教授正在給學生講解長征故事。
“8個渡口需要于都父老日夜把守;5個浮橋需要于都父老反復搭建;800多的船只需要于都父老搜集捐贈;80000多的紅軍需要于都父老護送上岸......今天,我們在于都河上重建了五座大橋,分別是紅軍大橋、長征大橋、集結大橋、渡江大橋和勝利大橋,以此來銘記那一段革命歷史,告慰那些革命先輩!”講到動情處,彭建新聲音出現(xiàn)了顫抖,眼睛里也閃爍著淚花。

第二天,師生們又驅車來到贛江上的螺溪洲大橋。在這里,橋梁專家張玉平教授為學生講述大橋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螺溪洲大橋以贛州山水為構思起源,將山和水形態(tài)與寓意完美融合。即中間高兩邊低的山形和波浪起伏的水態(tài),已成為了贛江上一道靚麗風景線。”“螺溪洲大橋是江西省重大工程項目,大橋的建成不僅將會便捷贛江兩岸的交通出行,還會對于加快“中國稀金谷”核心區(qū)與水西片區(qū)互聯(lián)互通,促進贛州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薄奥菹薮髽虻氖┕けO(jiān)控是由我校田仲初教授領銜團隊完成,該團隊為該橋高質量建成通車貢獻了我們‘長理智慧’!”
在講述中,張玉平不僅介紹了螺溪洲大橋的設計理念和建設意義,還講述了校友們在大橋建設中貢獻的智慧和力量,讓現(xiàn)場的同學們倍感親切和自豪。

兩天的橋梁走訪,也讓同學們收獲不少。“在于都,我了解了長征大橋的革命故事,感受到了紅軍戰(zhàn)士為了革命理想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通過更好地學好專業(yè)知識來服務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學生鄭珍感慨道。
“螺溪洲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師兄師姐都參與了,這些讓我感到自豪,同時也激勵著我奮發(fā)向上。我將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將來也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為我們國家的橋梁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睂W生唐巖這樣說。
據(jù)悉,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將專業(yè)課程與紅色基因有機融合,通過尋訪全國各地的紅色橋梁,挖掘橋梁背后的紅色故事和時代故事,給學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把個人成長成才的“小我”融入奉獻祖國橋梁建設的“大我”中,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成效。
(文/彭怡峰 王海川 圖/彭怡峰 審/黃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