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本科生教育 > 教學信息 > 正文

通識講座預告 “問渠那得清如許?”—水文化傳承

2021-11-26

報告內(nèi)容:“問渠那得清如許?”— 水文化傳承

報告人:韓智明

報告人所在單位: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講師

時間:20211130日(周二)14:30—16:00

地點:云工三A-214

報告人簡介:

2001年內(nèi)蒙古農(nóng)大農(nóng)田水利本科畢業(yè),2005年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碩士畢業(yè),2019年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環(huán)境系統(tǒng)博士畢業(yè)。2005年入本校執(zhí)教,長期承擔《水力學》《河流動力學》,《工程流體實驗》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對“水文化”有多年研究經(jīng)歷,并對水利工程與水文化有一定心得。

報告內(nèi)容簡介:

第一部分 中西水神對比

    任何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神話系統(tǒng),探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民族精神、文化心理、自然觀念、哲學、宗教、文學、歷史、民俗等舉凡所有的文明載體都很難繞開神話。無論是埃及文明、瑪雅文明、印度文明等等,水神形象均有出現(xiàn)。講座以古希臘神話波塞冬和電影題材中海王為例,與我國眾多水神進行比較。講座突出廣為流傳的大禹、李冰父子,其人其事無一不是除災興利為國為民,他們并非從無到有無所不能的天神,而是真真實實存在過,并用其愛國愛民的精神造福一方,受百姓敬仰供奉為神,將其精神代代相傳。

第二部分 “水神”崇拜后的文化內(nèi)涵

遠古洪水的記敘存在于世界各種文化中,對比西方流行的“諾亞方舟”故事,深刻闡述西方洪水的描述突出人的“原罪”,洪水是來自神對人類的懲罰,是不可抗拒不可改變的,人類只能順從只能任由擺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我國文化是以“治”為核心內(nèi)容。強調(diào)“人定勝天”,與所謂“原罪”毫不干系。對待洪水更是以彰顯人類奮斗精神,積極向上的勇于抗爭的精神為主體。并在此基礎上,內(nèi)化至對于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的提升,例如戰(zhàn)勝私欲,殺父之仇,妻兒牽掛,放棄小家顧大家的拼搏精神。

講座以湖南為例,講述民間人民群眾推崇為神的其他與水相關的人物,湘妃、屈原、楊泗將軍、祝融大帝等等,無一不是凸顯為國為民,具有高尚的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

第三部分 古今水文化傳承

水文化的傳承是絢麗多彩的,從古代取水器物的圖紋、銘文,到源遠流長影響世界的茶文化;從古代農(nóng)業(yè)灌溉取水設施,到各地不同的井文化,再到今天助力國家發(fā)展,關系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源自上古華夏民族的“水神”崇拜,已經(jīng)潛移默化的融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水文化不僅是新時代行業(yè)精神的根基,更成為華夏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講座預期效果、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

1)在充斥文化侵略的今天,講座通過中西文化對比,讓學生更多的關注本國的歷史文化,關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文化。

2)通過對水文化介紹,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文化自信心。

3)講座突破文理分家的固化思維,多角度展現(xiàn)學科交叉下祖國璀璨的人文歷史,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寬視野的分析了解專業(yè)問題,提升學生學科交叉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

 

承辦單位:水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

 

上一條:水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組織教師觀看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直播
下一條:水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召開2021年青年教師教學研討會

黄色在线网站wwwwww,亚洲一区免费观看,疯狂丑小鸭2,特黄毛片官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