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合成射流控制方柱繞流的研究
報告人姓名:王晉軍
報告人所在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教授、國家杰青等
報告時間:4月25日(周日)下午2:00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2
報告人簡介:王晉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流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旋渦分離流、轉捩/湍流、飛行器空氣動力學、流動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發(fā)表論文200余篇,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力學大會做邀請報告10余次,授權國家、國防發(fā)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2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fā)明一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2項。王晉軍是Experiments in Fluids、Journal of Aircraft、TAML、實驗流體力學、氣體物理等期刊的副主編及Fundamental Research、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Acta Mechanica Sinica、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期刊的編委,曾2次擔任國際會議的主席,現(xiàn)任國際流體力學、粒子圖像測速等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及亞洲流體力學協(xié)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等。
報告摘要:方柱作為經(jīng)典的鈍體模型,一方面其繞流具有鈍體繞流的一般性,包含流動分離、尾跡渦脫落等豐富的流動現(xiàn)象;另一方面,方柱棱邊銳利,分離點固定,具有與圓柱不同的分離特征。
為了減小流動分離和尾跡渦脫落引起的不利影響,本研究應用合成射流技術控制方柱繞流流場。將狹縫合成射流分別布置于方柱迎風面或背風面,間接或直接與尾跡流場作用。采用實驗和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進行研究。實驗應用了平面激光誘導熒光流動顯示和二維時間解析的粒子圖像測速技術,數(shù)值模擬則應用了二維不可壓層流模型。重點關注了合成射流激勵參數(shù)變化時合成射流渦對的偏轉、尾跡渦的演化、流場的統(tǒng)計特性、頻譜特性以及阻力系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迎風面合成射流還是背風面合成射流均可改變方柱尾跡渦的脫落模式或抑制尾跡渦脫落;合成射流渦對隨參數(shù)變化呈現(xiàn)不同的偏轉狀態(tài);合成射流周期性地吹吸,改變了方柱繞流流場的頻譜特性;通過優(yōu)化激勵參數(shù),在方柱背風面施加狹縫合成射流起到了顯著的減阻效果。該研究有助于加深對合成射流與鈍體繞流相互作用機制的認識,為工程應用中方柱形結構的減振、降噪和減阻等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