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市有個小區(qū)10年沒辦房產(chǎn)證,面對居民頻頻上訪,相關部門拿政府文件說事,一直拖著不辦。該市市委主要領導接訪,問相關部門兩句話:一是你們認為該不該辦?二是當時沒有辦房產(chǎn)證是不是小區(qū)居民的錯?被問者回答也很干脆:“我們認為該辦,不是居民的錯?!笔形饕I導講了一句“那還等什么!”就這樣,久拖10年的事情當場解決。(6月12日中工網(wǎng))
“蓋章跑斷腿、辦事磨破嘴”。這個相關部門沒有幫居民辦理房產(chǎn)證也有他們心里的“小九九”,那就是因為“強電工程尚未通過驗收,導致不能辦理綜合驗收,并不具備辦理不動產(chǎn)權證條件”,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他們都是按照辦理程序和規(guī)定來辦事,要不群眾跑了十年那房產(chǎn)證怎么會還是 “看得見可就是夠不著”呢?群眾面對這樣的“彈簧”解釋,苦不堪言,但也無可奈何??勺詈竺鎸︻I導的一句責問“該不該辦”,事情就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馬上就把事情辦好了。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F(xiàn)在看來,領導一句話就可以辦好的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么難,先前,辦理單位們只要打破“各自為戰(zhàn)”的格局,相互溝通協(xié)調(diào)進行綜合驗收,事情也好解決。如果再有難度,可以主動找上級領導匯報,督促來一個“大合唱”開展相關工作即可,可偏偏到這辦事的“最后一公里”時就“卡了殼”“沒了路”。
“民者,國之根也”。像這樣“群眾十年跑腿,不及領導兩句問話”的事情,在現(xiàn)實中并不鮮見。彰顯了部分黨員干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官僚作風:“高坐太師椅”,漠視群眾訴求,不愿主動回應群眾期盼,事事裝糊涂,“踢皮球”,“打太極”,唯上不唯下,辦事推諉扯皮,專等領導“畫個圈”,“號個字”。
“不能讓群眾的小事情變成大問題”?!案刹吭诟?,群眾在看”。這樣的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是黨的方針政策落實的“腸梗阻”,是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攔路虎”,是干群關系紐帶的“隔斷墻”,如任其發(fā)展,透支的是人民群眾的信任度,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就曾提出“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叭罕娎鏌o小事”。為民服務不僅是喊在嘴里的口號,更應是實打實的具體行動。為人民群眾辦好每一件事,正是檢驗黨員干部作風的“試金石”。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黨員干部理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多一些“馬上辦”“網(wǎng)上辦”“一次辦”,給企業(yè)松棒,給群眾減負,給廉政創(chuàng)績?,F(xiàn)有交警、稅務等部門,出臺“讀秒辦事”服務規(guī)定,對簡易的事情辦理在規(guī)定的幾十秒內(nèi)必須完成,其目的就是讓群眾辦事“快”起來,值得點贊。
要讓群眾的辦事不再“遙遙無期”,一方面要加強黨員干部的培訓教育,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掌握扎實的服務本領,勇立擔當精神。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全面完善的限時辦結、督查、考核、問責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壓實責任。把工作的滿意程度交由群眾來評判,對滿意度差的黨員干部進行通報曝光,不僅要讓其“挨板子”,還要讓其“挪位子”。促使黨員干部對群眾利益上心、用心,讓群眾在黨員干部的真干、實干、實效中感受到“為人民服務”的真諦。(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卓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