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8:00,經濟與管理學院灘頭年畫調研隊來到隆回縣煙沖手工抄紙作坊深入了解灘頭年畫專用紙的工藝流程。
抄紙作坊位于煙沖竹林深處,茂林深篁賦予了這里神秘之感。首先,國家傳承人李志軍帶領調研隊成員參觀手工抄紙作坊,并詳細的講述了手工抄紙的歷史和工藝流程。調研隊了解到,制作灘頭年畫專用紙需要每年在小滿前后砍伐嫩楠竹準備原材料,一張手工紙需耗時100天左右,要經歷26道工藝。看似簡單的操作,卻需要多年經驗才能練就,一個熟練工人,每天可抄1000張以上。煙沖手工抄紙相比于普通機械造紙具有彈性好、可保持書畫作品500年不褪色、更加環(huán)保的優(yōu)勢。
觀摩時,只見抄紙工人熟練地運用簾子打撈紙槽中的纖維,手中的策子在紙槽中一起一落,一張張厚薄均勻的紙張,便整齊劃一的疊到平板上了。李師傅說,“這其中的緣由,無法解釋,大概只有用這千年文化來解讀吧。”
隨后,調研隊體驗了啟紙這道工序,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所需要的耐心和技藝,對老師傅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當問及手工抄紙的傳承和發(fā)展時,李師傅表示手工抄紙的傳承確實不易,因為手工抄紙的制作需要三個人一起完成,過程耗時長,成本高?,F(xiàn)在的傳承方式基本上為家傳,手工抄紙的很多工序,都只能由上一代的師傅口傳,沒有文字記錄,而對于材料的選取和調制,更多的是靠經驗和感覺。“工藝是祖宗傳下來的,失傳了不是我的損失,而是國家的遺憾吶。”李師傅表示國家重視非遺的保護,希望能夠加強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道手工抄紙的價值。
許多來自長沙、北京等地的書畫名家慕名來到此地,一覽手工抄紙的“芳容”,并為古紙題詞。“隨著國家非遺工作的開展,手工抄紙的市場也慢慢打開,手工抄紙也不僅僅只是作為灘頭年畫用紙,對原料的比例進行創(chuàng)新后衍生出色紙、花紙、祭祀用紙、書畫用紙、香粉紙以及古字畫修復用紙。我們準備發(fā)展電商開淘寶店和在大城市開設體驗館,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知道手工抄紙的傳統(tǒng)工藝。”李志軍說道。
曾有來自北京的書畫家感嘆道:“我寫字作畫,靠的是靈感,你造古紙,靠的也是靈感,也可謂一門藝術?!眰鞒腥死钪拒姾驼{研隊希望手工抄紙為一門藝術,也能夠傳承不斷,蓬勃發(fā)展。(文/廖鵬,圖/灘頭年畫調研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