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和對學科前沿的了解。兩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和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應邀來我校,于12月27日下午在新能源大樓三樓學術報告廳為我校師生分別作了題為《功能分子原位檢測及其介導的癌癥精準診治策略》和《固態(tài)發(fā)光探針與原位成像》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化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楊榮華教授主持,化學學院等師生代表80余人到場聆聽。
報告會上,鞠熀先教授從新型生物傳感的方法構建的十大戰(zhàn)略出發(fā),闡述細胞功能分子原位檢測及精準診療應用的重要性。系統(tǒng)介紹了團隊在納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化,信號開關與信號放大策略的設計,細胞表面糖基、細胞內糖基轉移酶、MicroRNA/mRNA、端粒酶的原位檢測,光動力治療與基因治療及療效監(jiān)測新技術等方面的工作。鞠教授淵博的學識、前沿的思維、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風趣幽默的語言不時贏得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和歡快笑聲。
張曉兵教授針對手術導航用染料缺乏和傳統(tǒng)熒光分子探針由于彌散現(xiàn)象無法原位成像的挑戰(zhàn),重點介紹了其課題組在近紅外二區(qū)新型熒光染料和固態(tài)發(fā)光原位成像探針方面的原創(chuàng)性工作。此外,張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自己20年來的科研經歷,鼓勵研究生要明確目標,不服輸肯吃苦,有信心在科研上有所建樹。
報告會后,與會師生踴躍提問,兩位教授對師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細致耐心的解答,老師和同學們受益匪淺,不僅享受了一場豐盛的學術大餐,更增強了在科研、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勇于探索的信心和力量。
(文圖/楊盛 審/曹忠)
簡介:
鞠熀先,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電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學科委員會副主任、有機分析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研究方向為分子診斷與生物分析化學,從事免疫分析、細胞分析化學、納米生物傳感和臨床分子診斷研究。發(fā)表論文682篇。論文被SCI他引28918次,h-index 90。出版中英文專著、教材9部。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梁樹權分析化學基礎研究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等榮譽。擔任《Front. Anal. Chem.》主編,《Sensors》、《J. Anal. Testing》與《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編,《Sci. Rep.》、《Electroanalysis》等刊編委。
張曉兵,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曾任湖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現(xiàn)任湖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核酸適配體湖南省工程實驗室主任。1989年考入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先后取得有機化工學士學位、有機化學碩士學位和分析化學博士學位。2001年留校任教,后又赴法國里昂高等師范學校、瑞典皇家工學院從事生物有機化學方向博士后研究。2005年回國開展疾病標志物成像檢測和癌癥早期診療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2006年起任教授。分別于2008年6-9月以邀請教授的身份到法國里昂高等師范學校,2009年2-8月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從事科研合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2018年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及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入選愛思唯爾2017、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2010年至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等項目,發(fā)表通訊作者SCI源刊論文12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10.0的論文22篇,包括J. Am. Chem. Soc. 8篇,Angew. Chem. Int. Ed. 7篇等,12篇論文為ESI高引論文(1%TOP)?,F(xiàn)任Spectrochim. Acta A、《中國科學-化學》、《化學學報》、《分析化學》、《分析測試學報》等期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