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開闊學院教師和研究生科研視野,增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加強省內外科研院校學術交流,化學與食品工程學院聯(lián)合分析測試中心于6月28日在新能源大樓3B棟3樓學術報告廳舉辦“化學與食品前沿論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學府和省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兄弟院校9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學院領導、老師以及學生近100人參與論壇。
論壇伊始,化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分析測試中心主任楊榮華教授致歡迎詞并介紹北京大學李克安教授和劉鋒教授等與會嘉賓。鄒振博士代表團隊介紹分子識別與光學傳感實驗室基本情況。隨后,5位杰出學者為與會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徐靜娟教授作了題為“納米界面光電效應調控及其生物傳感”的學術報告,分享了課題組基于等離子激射、電致化學發(fā)光、和納米孔等技術在單細胞、單顆粒、單分子分析和高時空分辨成像生物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師范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張春陽教授作了題為“單分子檢測在生物醫(yī)學中應用研究進展”的學術報告,重點分享了課題組基于量子點FRET效應構建了多種探針實現(xiàn)單分子檢測的研究進展;中南大學陳曉青教授作了題為“食源生物小分子構效關系研究及食品安全分析新方法”的學術報告,介紹了課題組圍繞“藥食同源”天然產物開展藥效分子物質基礎研究和檢測新方法探索;湖南師范大學陳波教授作了題為“紙上春秋”的學術報告,介紹了課題組基于“紙”拓展開來的一系列食品分析研究成果;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湖南大學袁林教授作了題為“基于新型熒光染料的探針設計及肝損傷成像分析應用”的學術報告,介紹了課題組針對傳統(tǒng)熒光探針發(fā)光波長短、溶劑化效應強、穩(wěn)定性差等缺陷,通過理性設計合成了系列新型熒光染料,并結合高通量篩選技術獲得高性能熒光探針,實現(xiàn)細胞、組織以及活體內肝損傷相關疾病標志物的熒光成像分析研究工作。這些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充分展示了化學、生物、食品等研究方向與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前景。
化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程云輝教授致閉幕詞,她代表學院全體師生表達了對出席本次論壇的專家和代表最誠摯的謝意,她表示:本次論壇的成功召開,為我院師生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交流機會,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對今后化學與食品學科建設、以及學科交叉與融合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
(文/徐靜娟 圖/徐靜娟 審/程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