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自強不息,新材好料,長理榮耀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態(tài) > 正文
科研動態(tài)

“材料學科協(xié)同創(chuàng)新學術活動月”系列學術講座之(十六)

發(fā)布者:何小勇  發(fā)布時間:2019年07月18日 14:12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來材料學院

                              進行“納米尺度低能界面結構的制備與優(yōu)異性能探索”學術講座  

                                                    

為進一步推進材料學ESI第二期項目建設,加強校內(nèi)外材料學領域交流,7月18日上午在新能源大樓1A-302室,材料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小春作了“納米尺度低能界面結構的制備與優(yōu)異性能探索”學術講座,相關領域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學術報告會。學術報告由院黨總支書記張國強主持并致歡迎詞。

劉小春博士是材料學領域知名專家,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Science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等國際期刊上。劉博士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可控制備納米尺度低能界面,突破金屬材料的晶粒細化極限,在更大的“結構尺寸-性能”窗口探索材料科學中的新問題、新現(xiàn)象與新機制。他提出兩個觀點:一是基于小角晶界的Taylor位錯強化機制與本征低能界面屬性,提出了利用納米尺度小角晶界強化材料,提高材料結構穩(wěn)定性的觀點。這一觀點在金屬Ni中被驗證,打破了“強度-熱穩(wěn)定性”倒置關系。二是在合金材料中,首次在極低溫條件下發(fā)現(xiàn)變形誘導溶質原子偏聚的現(xiàn)象。并提出“塑性變形可以作為一種手段,有效地調控溶質原子再分布”的觀點。他由淺入深讓學生們基于這兩個觀點,在鋁合金中實現(xiàn)了溶質原子多級偏聚與晶界耦合強化,在納米尺度設計高性能合金材料提供了新的視角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淺。

會后老師和同學們與劉博士提問互動,交流科學研究中所遇到的難題,現(xiàn)場氣氛融洽活躍。老師和同學們都表示“材料學科協(xié)同創(chuàng)新學術活動月”的系列學術講座活躍了學院的學術氛圍,開闊了科研視野,提高了學術交流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材料學研究的縱深發(fā)展。

                                                                                                                                     文/圖  何小勇  審  張國強


黄色在线网站wwwwww,亚洲一区免费观看,疯狂丑小鸭2,特黄毛片官网免费看